找到相关内容156篇,用时3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规过劝善应持的态度和方法--从《弟子规》得到的启示

    通过电话教训他的儿子、我的侄子。大哥与大嫂由于工作关系分居两地,侄子与大嫂住一起,当时电视正在转播足球世界杯,侄子非常入迷,几乎天天收看到深夜,因此影响到功课,大哥非常生气,通过电话严厉地教训儿子。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83456176.html
  • 天台宗与德国古典哲学比较研究

    分为十界,即地狱、饿鬼、畜牲、阿修罗、人、天、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。界,又叫法界,即诸法的分界,因为诸法各有自体而分居不同各界。“此十法界各各因各各果,不相混滥。”但十法界又不是绝对对立的,它可以根据...

    曾其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51462246.html
  • 意义系统的生成与阐释:大足宝顶石窟造像分析

    士绅而言,孝是仁义之本 ;对民众而言,孝则意味着生计供养。儒家强调孝养父母,国家权力也禁止祖父母及父母在时即易财分居,要求“父母在,不远游”。但从造像文本中观看家庭人员的构成,是典型“三代五口”之家庭,...

    王天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180873046.html
  • 浅说五情

    视同朋友或分居离婚,也比比皆是。相反的,夫妻道友和合时,感情日增、情种增加,十世夫妻仍不嫌少。遇到这样的情况时,如何在佛道上修持,面对此种问题、如何克服,这是我们居士修持时所面对的问题。 3. 友情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2241576769.html
  • 不要修佛修成魔——超感人篇

    自己是个好丈夫好父亲,原来是个害人的魔鬼呀……啊啊!我的太太三十年来一直是夫唱妇随的贤妻良母呀……我要学佛她跟着,我要吃素,尽管她心里不愿意也跟着我吃了这么多年。后来我提出要分居,断淫欲,而且说分就分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3378869.html
  • 略评遵式在天台宗中的地位

    理论。   智顗把森罗万象、千差万别的世界概括为十界,即“六凡”(地狱、饿鬼、畜牲、阿修罗、人、天)加上“四圣”(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)这样共十界。界,又叫法界,即诸法的分界,因为诸法各有自体而分居...

    曾其海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281095061.html
  • “此识此心,唯尊唯胜”——延寿美学思想初探

    》、《定慧相资歌》等值得注意。   作为法眼宗创始人文益的再传弟子,延寿以禅宗命家,属法眼血脉,但他的佛学思想又充满了调和色彩。他曾邀请唯识、华严、天台三宗的学者“分居博览,互相质疑”,最后他“以...

    祁志祥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8021495239.html
  • 四念处——证严法师讲

    现在的学生是分区入学,所以他们不择手段,以夫妇分居为理由,将户籍分隔两地。只为了使子女就读“明星学校”,不惜一切地办理夫妇分居手续。等到国中三年级,他们又为子女紧张,担心他是否...

    证严上人讲

    三十七|证严|四念处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2/1331181255.html
  • 唐代佛教义学之风尚及其地理分布

    ,3卷;唐玄奘译,3卷。另有藏译一种。影响大、流行广的是真谛和玄奘的译本,佛陀扇多译本没有引起什么反响(19)。真谛译出此论后,研习者日多,传播益广。真谛没后(569年),门下虽分居异地,但仍承其遗教...玄约律师居降州龙兴寺木塔院,“传禀门生一百许辈,汾、沁之间奔走学者,迨乎老矣”(84)。  宣讲《大涅槃经》的9位高僧,分居下列8处:长安1,河中府1,襄州1,润州1,越州2,洪州1,江州1,眉州1。...

    李映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02440820.html
  • 试论唐前期的寺院经济

    同居异炊”(注释:(清)顾炎武《日知录》十三“分居”条,四库备要本)等记载,乃是这种历史现象的写照。由于多子继承的结果,土地财产一再分割,化大为小,化小为微,经过几次分割便衰败了。俗话说的“富不过三代...僧徒可以留住或离去,但随著他的去留就意味著其获得或失去了一份财产。世俗之家的成年男子分家别居,就要分割走一块家业,“别籍异财” (注释:(清)顾炎武《日知录》十三“分居”条,四库备要本)乃是社会的普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2842356.html